佛山确诊多例基孔肯雅热,什么是基孔肯雅热?广东佛山顺德区、南海区、禅城区分别更新基孔肯雅热疫情信息,据此前通报,三区中,佛山顺德区最先于7月8日监测发现一起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,之后疫情确诊人数持续上升。作为与佛山相邻城市,广州市疾控中心也发布紧急提醒,称广州存在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风险。

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,经伊蚊传播,以发热、皮疹及关节疼痛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。首次在坦桑尼亚证实了基孔肯雅热流行,1956年分离到病毒。基孔肯雅热主要流行于非洲和东南亚地区,近年在印度洋地区造成了大规模流行。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。主要通过感染病毒的伊蚊叮咬而传播。实验室内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,目前尚无直接人传人的报道。
什么是基孔肯雅热?
基孔肯雅热与登革热的传播媒介相同,流行区域基本相同,临床表现亦类似,与登革热较难鉴别。基孔肯雅热发热期较短,关节痛更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较长,出血倾向较轻。鉴别有赖于实验室特异性检测。
基孔肯雅源自非洲斯瓦希里语,意为弯曲,形象描述了患者感染后因关节痛而身体弯曲的典型症状。这种疾病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,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花斑蚊传播,与登革热的传播途径高度相似。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可能感染发病。
人感染基孔肯雅热病毒后,潜伏期十天,通常一周出现症状。主要表现为,发热、明显的关节疼痛或皮疹;还常伴肌肉疼痛、头痛、恶心、疲倦等不适。多数患者为轻症,大约一周可治愈;重症及死亡病例较为少见。医生建议,一旦出现发热、关节痛或皮疹等症状,请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。早期对症治疗,可有效缓解不适症状。
目前基孔肯雅热尚无可用的疫苗,与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预防相似,防蚊灭蚊是最有效的预防方式。基孔肯雅热发病后一周内患者血液中含有病毒,这时可能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给他人。
文章来自:抚州信息港,载请注明出处!
相关文章















精彩导读
热点